今年以來,多位省領導對省水投集團高品質供水、數字經濟等工作做出批示。3月1日,易煉紅書記在省水投集團中科水研公司調研,對企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殷切期望。
省水投集團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、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,以“第一等”的站位、舉措、力度,全力推動全省深化發展和改革雙“一號工程”推進大會精神在集團落地落實,確保雙“一號工程”強力推進、一季度強勁開局。
針對城鎮地下管網超期服役、管網老化、管網破損等導致供水二次污染問題,省水投集團聯合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、北京膜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承擔了國家住建部《城鎮高質量供水系統實施路徑研究》課題,采用新型膜處理工藝技術,用高效的可自動切換組合的納濾膜組,在省內13個縣(市)進行末端凈水系統的應用試點工作,在全國率先推動高品質供水推廣落地。
試點過程中,圍繞贛江、撫河、信江、饒河、修河五大水系,在景德鎮市、進賢縣、瑞昌市、臨川區、樂平市、湖口縣等地開展了13個試點,完成試點項目47個,覆蓋1.16萬戶、4.05萬人,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技術可靠、水質一流、經濟可行、群眾滿意的可持續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發展模式。
2009年以來,針對全省各地農村供水工程點多、分散、規模小、建設標準低、水處理工藝簡陋、水質不達標、供水保證率低等問題,省水投集團在全國率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,打造了享譽全國的“樂平模式”,讓農民在供水方面享受“同質、同價、同網、同服務”的“四同”待遇,實現了“農村供水城市化、城鄉供水一體化”目標。
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13年來,累計與51個縣(市、區)開展了合作,現有水廠246座,日供水能力600余萬噸,供水覆蓋范圍超過全省40%,覆蓋人口近2000萬。
針對農村供水市場發展面臨的困境,去年以來,省水投集團探索提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2.0版本。一方面,采用以膜技術為核心的凈水工藝,推進單村供水,避免了大量鋪設管網,較好地解決了單村水站穩定安全供水、單村水廠無人值守等問題,不僅極大降低了運維成本,而且出水水質均達到國家標準。另一方面,積極推進農村物業化管理,充分利用農村水廠富余人員,承接縣鄉村道路、高標準農田、新農村基礎建設、農飲水、鄉村公墓等管理維護,通過提供綜合性服務,增加人員收入,降低運營成本,促進農村供水業務扭虧為盈,為地方政府排憂解難。
中科水研
破解核心技術“卡脖子”難題
2019年11月,省水投集團組建中科水研(江西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致力于解決“涉水物聯網垂直行業旺盛應用需求與傳感器、5G、AI等技術供給不匹配”問題。目前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制的新一代超聲波水表已完成試制,并已在集團下屬潤泉公司部署開展中試驗證工作。
同時,已形成以超聲波傳感器、毫米波傳感器、磁傳感器及以其為基礎的水位計、流速儀、流量計、閘位計、雨量計、沉降計等新設備,將逐步形成智能傳感器相關產品的生產與產業化,力爭“十四五”期間進一步解決水利行業核心技術“卡脖子”難題。
智慧水利
驅動水利監管智能化
省水投集團按照水利部關于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總體要求,以全省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產業為依托,積極推進全省智慧水利“一盤棋”建設,加快關鍵應用技術、標準、產業研究,在智慧水利綜合解決方案、軟件及系統集成、模塊化組件、核心零部件等主要價值鏈環節搶占主導權,為全省智慧水利建設提供“創新、高效、融合”的一站式運營服務。
在智慧水利一站式運營服務方面,以打造平臺、制定標準為重點,啟動了智慧水利操作系統、“蜂巢”系統和智慧運營系統三個核心產品的自主研發,預計2022年7月將正式投入使用。
在國家03專項支持下,省水投集團打造了智慧水務中間平臺層(以下簡稱“水務中臺”)。目前已接入超80萬各類傳感器,適配30余款通信協議,發布了多個企業標準,支撐服務了近40個縣市供水公司日常運營。
基于水務中臺建設的水廠集中監控系統,目前也已上線進入試運行階段,未來將實現對200多座水廠和上千座二次加壓泵房的統一調度。
下一步,省水投集團將拓展水務中臺的應用,實現從“源頭”到“龍頭”的全過程數字化、可視化、智能化,深度挖掘數據,為“水務中臺”(二期)的推進沉淀經驗、打下基礎。
百舸爭流,奮楫者先;建功新時代,奮進新征程。省水投集團將聚焦“作示范,勇爭先”目標要求,乘全省雙“一號工程”的東風,以數字經濟為畫筆,以科技創新為顏料,不斷增強主動革新、適應未來的動力,向著資產規模超千億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前進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!
